神秘、奇妙的『身心科』 ─ 專訪身心科 陳金柱 主任 |
||
編輯小組 林嬅甄 採訪 | ||
一般人對於至『身心科』求診有著深深的、難以啟齒的心理障礙。因為在傳統、根深蒂固的印象之下,會至『身心科』看診一定是在精神上有著異於常人之處,害怕被旁人以異樣的眼光所注視。本期“找對醫師、看對科”為您邀請到本院『身心科-陳金柱主任』為您解開『身心科』無奈、矛盾與神奇之處。
Q.一般人對“身心科”常有之誤解。 A.有一婦人長年為高血壓所苦而求診於心臟內科醫師,一日看診時,該婦人向醫師表示:今天心情很難過,整夜都沒睡。醫師建議求診於隔壁的精神科陳金柱醫師。該婦人一進入“精神科”診間,立即放聲大哭,表示心臟科醫師會建議她看“精神科”一定是覺得她瘋了,不然,怎麼會要她來看這一科(精神科)。陳醫師並沒有阻止她哭泣,只在她手中擺上一張衛生紙,耐心的陪著她難過。數分鐘過後,醫師指示護士再量一次血壓,神奇地,血壓正常,在心臟科量時,血壓仍高出正常許多。這是個真實的例子,由這個例子可以說明“精神科”三個字的無奈、矛盾與神奇。 另有一個真實的例子,曾有位病友經友人介紹求診陳金柱醫師,但該病友一至掛號處時,卻說不出要掛診“精神科”,因為怕別人笑他看“精神科”,因而轉說要掛:腦神經科。 “精神科”各家醫院有不同的名稱,本院即稱之為:『身心科』。一般人常誤以為『身心科』所治療的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但事實上,『身心科』所治療的範圍除了所謂的『重度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躁鬱症等疾病外,亦包括了『輕度的精神疾病』如:頭痛、失眠、焦慮、強迫症、憂鬱症等等。其二者的差別為:『重度精神疾病』的病友,在旁人的眼中覺得其行為失常,但其本身卻不覺如此,反而覺得自己很正常。反之,『輕度的精神疾病』的病友自覺不正常,但旁人卻不覺有何失常之處。 因此,如果有長期失眠或者生理上的疾病但卻檢查無異狀的病友,可以至『身心科』求診。 Q.銀髮族在『身心科』所佔有的族群比例? A.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不僅僅在身體上的老化衰退,而有著多種慢性病等病痛,在精神心理疾病上所佔的比例比65歲以下的族群高出許多。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