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綜合醫院 胃腸肝膽科 張育霖醫師
案例一 王女士71歲,從年輕時即帶有脂肪肝,但一直沒做完整追蹤。近兩年因高血壓開始看心血管內科門診,還診斷出有糖尿病及高血脂。最近出現肝指數異常,醫師除控制其代謝疾病外,也轉介她來胃腸肝膽科門診。驗血分析:肝指數GOT:62 IU/L(正常值8-38),GPT:51 IU/L(正常值4-44),血小板數:132000 /uL(正常值157-392),總膽紅素:1.7 mg/dL(正常值0.2-1.2),無病毒性肝炎B或C型。腹部超音波顯示重度脂肪肝、肝硬化及脾腫大。我們提醒王女士須減少高熱量食物,要安排運動,控制體重,定期追蹤。 |
案例二 68歲的陳先生定期在胃腸肝膽科門診追蹤脂肪肝。因肝指數正常、血脂肪只稍超標,儘管醫師提醒應減少攝取高熱量食物,他仍常吃甜食及炸物,說人生就該享受。這回他比原約定遲兩個月才來門診,進門就說我們差點見不到他了。原來他因梗塞性中風急診住院,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從此他注意飲食、規律運動、減重,保持追蹤。 |
經積極防治,國人在病毒性肝炎B型及C型肝病的負擔得到改善。隨衛教普及,酗酒習慣減少,酒精相關肝病也減輕。接著應加強注意脂肪肝對健康的危害。
脂肪肝是指肝積聚過多脂肪(大於5%肝細胞呈現脂肪變性)。常以超音波等影像檢查輔證與追蹤。早期研究就知酒精與脂肪肝有關,後來發現不喝酒的人也可能發生脂肪肝。Ludwig等於1980年提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以區分酒精導致的「酒精性脂肪肝病」。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脂肪肝與代謝異常有關,Eslam等於2020年倡議以「代謝相關脂肪肝病」診斷代謝失能的脂肪肝。它的診斷準則為脂肪肝,加上下列三項之一:過重或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代謝失調。而代謝失調常見的指標如:一、腰圍:在亞洲人男性/女性 ≥ 90/80公分。二、血壓:≥ 130/85釐米汞柱。三、血漿三酸甘油脂濃度:≥ 150 mg/dL。四、血漿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在男性< 40mg/dL,在女性<50 mg/dL。這個診斷具包容性,可併其他原因的肝病。代謝相關脂肪肝病在全球盛行率為近四成,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含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大部分病人族群。
長期未控制的肝病會提升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長期的代謝相關脂肪肝病除肝的損傷,還常伴隨著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也增加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的風險。
治療代謝相關脂肪肝病的要點首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調整飲食和規律的運動以減少體重。藥物的介入須衡量病人的代謝異常狀態及可能副作用,針對代謝相關脂肪肝病的新藥仍持續研發中。
脂肪肝常與脂質、醣類代謝異常及肥胖相關,也常伴隨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新興的診斷「代謝相關脂肪肝病」,提醒大家對脂肪肝除了追蹤肝病發展,也應關切有無代謝失調。針對脂肪肝,應調整飲食、規律運動、定期追蹤、控制代謝異常,避免脂肪肝走向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也留意代謝疾病及可能的併發症!
~郭綜合醫院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