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綜合醫院外科 吳俊賢主治醫師
案例1 45歲許小姐,排便不規律易有便秘,近半年有血便狀況至腸胃內科就診。與醫師討論後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在直腸距肛門七公分處,有一約1.5公分的潰瘍性腫瘤,經切片檢查後確診為直腸腺癌。迅速安排全身電腦斷層及腹部骨盆腔核磁共振,發現沒有局部淋巴轉移及遠端轉移。病人與外科醫師討論開刀的方式,因考量到術後傷口的大小及疼痛的程度,選擇微創腹腔鏡低前位切除手術。手術順利的進行,術後檢體完整,經病理科檢視確定為第一期直腸腺癌。因診斷即時,也迅速安排手術切除,術後不用進行化學藥物注射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僅需定期回診追蹤。許小姐對於腹腔鏡術後的傷口大小及疼痛的程度非常滿意,術後一個月也回到職場。 |
案例2 60歲楊先生,接受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接獲通知因檢查結果為陽性,轉介至外科門診安排麻醉大腸鏡檢,發現在乙狀結腸處有三公分大的腫瘤,且因腫瘤較大已造成腸道內徑狹小,雖尚未造成腸道阻塞,但大腸鏡已無法穿過腫瘤再深入。與病人討論後安排住院,全身性電腦斷層顯示雖有局部淋巴腫大,但未有明顯的遠端轉移。因病人是老煙槍,擔心術後咳痰的問題,也希望術後能盡早恢復活動,故選擇微創腹腔鏡前位切除手術。術後病理科確診第三期乙狀結腸腺癌,目前於腫瘤科接受後續的化學治療。 |
近三十年來外科手術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就是微創手術的發展與發揚光大。腹腔鏡外科學從一百年前開始,經過許多的進化,從一開始需藉由燭火照明的小鏡頭,變成現在有著明亮清晰視野可進行精細切除手術的先進設備。不同於過去傳統手術動輒十五、二十公分的大傷口,腹腔鏡手術是利用數個約1公分的傷口,經由肚皮將細長的器械放入腹腔中,藉著腹腔鏡頭將手術視野放大,傳送到電視影像系統上,使原本需要大傷口才能進行的腹腔內手術,經由微創傷口來完成。也因為能夠看得更清楚器械也更精良,可以進行更精細的切除,同時對腹內組織損傷更少,術後沾黏更少。傷口小,術後疼痛少,能更早恢復日常活動。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腹腔鏡手術,若是有腫瘤過大、體重過重或是之前腹部有開過刀造成沾黏嚴重的情形,就需要審慎評估以腹腔鏡進行手術的安全性與可行性。
台灣目前腹腔鏡手術的水準非常高,大部份的腹部手術都可以腹腔鏡進行,而且預後不會比傳統手術差。其中大腸直腸癌已連續十年名列國內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是國人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對於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仍是以手術切除為最主要的方式。根據腫瘤的位置會執行不同的手術方式,也會根據病理分期及腫瘤的侵犯程度加做輔助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本院的大腸直腸癌治療團隊,有內、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放射線科等各專科醫師,及癌症個管師,治療均依照最新的癌症指引。從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到外科手術,郭綜合醫院可提供優質的一條龍式醫療服務,對於各類型的大腸直腸癌提供標準、完整、持續性的治療。
~郭綜合醫院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