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失智不再煩惱---失智長者的福音
 2019-08-13

郭綜合醫院 神經內科 趙昌宏醫師

案例1

何先生今年67歲,國小畢業,最近三年家人覺得記憶力愈來愈差,剛講過的話與剛問過的事,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詢問家人。有一天何先生家人帶他一起逛街,遇到了以前的老鄰居,可是何先生看了半天,卻把鄰居當成陌生人。何先生被家屬帶到本院神經科門診求診,病人本身沒有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病史。

 

案例2

徐女士今年72歲,國小畢業,最近四年家人覺得記憶力一直退化,常常吃過飯卻忘了,她搞不清楚年月、白天或晚上,常在自家周圍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在家裡的日常生活作息,也常日夜顛倒。徐女士被家屬帶到本院神經科門診求診,病人本身沒有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病史。

 

案例3 - 帕金森失智症

75歲蔡女士六年前開始雙手顫抖,下顎及頭部不自主搖動,在疲勞時嚴重、睡覺時則消失,同時合併有眼瞼眨動減少、說話愈來愈小聲、表情僵化,於 104年至本院神經科門診,抽血檢查甲狀腺功能正常,電腦斷層顯示有輕微腦退化情形,同時投予左多巴胺藥,顫抖情形明顯改善,門診持續追蹤。 然而蔡女士於106年開始有記憶退化的情形,簡易智能評估為 12分,有中度智能退化。

       

       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於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中指出:失智症的診斷標準必須包括下列認知功能障礙:

記憶障礙:無法學習事物或回憶已學會的事物

下列四項中,至少有一項損害:

1.失語症:語言障礙。

2.失用症:雖有正常的運動功能,但執行運動的能力卻受損,如無法使用餐具、如廁或穿衣。

3.失認症:雖然感覺功能正常,但卻無法辨識物體或人、事、物的名稱,了解或分辨能力不好。

4.執行功能障礙:無法計畫、組織、抽象思考,或判斷能力缺失等。

     失智症的類型包括阿茲海默氏症、血管性失智症、帕金森失智症以及其他次發型的失智症。以阿茲海默氏症為最多,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其他次發型的失智症包括良性腦瘤、常壓性水腦症、維生素B12缺乏、甲狀腺功能過低或憂鬱症等。

 

 根據臨床研究指出,帕金森病患者比一般同齡者得到失智症的危險性是6倍。帕金森失智症發生的主要危險因子為下列幾項:1.老年人2.帕金森病發病年齡較大3.較嚴重的帕金森症狀,特別是僵硬、姿態不穩與步態問題。

       本院目前對於失智症有完整的臨床評估,1.血液常規檢查:針對可治療性病因,可能的檢查項目有:血球計數、甲狀腺功能檢查、肝功能檢查、腎功能、電解質、維生素B12、葉酸、藥物、酒精、梅毒血清反應等。2.心智功能評估:評估失智症患者的心智功能,目前以簡易智能狀態測驗(MMSE)和臨床失智評量表(CDR)為醫療單位使用。3.影像檢查:電腦斷層攝影可發現大腦萎縮、溝痕及腦室變寬,腦部退化狀況等。

若您的家人長者有失智症的狀況時。請記得以下三點 :

1.規則服用乙醯膽鹼酶抑制劑,避免失智病情惡化。

2.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延緩失智惡化的不二法門。

3.根據研究指出,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飲食可以有效降低失智症的發生率。

        藉由血液常規檢查、心智功能評估以及影像檢查,可即早發現失智症,並確定病因,即早藥物治療。請大家一起來關心我們長者的健康!

 

~郭綜合醫院關心您~

Go Top
門診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