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霧霾正在傷害你的肺 --- PM 2.5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惡化及死亡率
 2017-03-14

郭綜合醫院 胸腔內科  朱遠志醫師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在104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七位。台灣40歲以上成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COPD,且估計三成吸菸者會身受COPD之害。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約有十分之一的40歲以上成人患有COPD,全球每年約有300萬人死於COPD,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顯示因COPD導致的死亡,自1990年的第6位,至2020年時將提升至第3位。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病患往往出現「咳、痰、悶、喘」的症狀。且為了提升民眾對於疾病的病識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已在今年透過民眾票選命名,將COPD更名為更好記的「肺阻塞」。探其疾病成因,主要原因與長期吸菸、暴露在具有油煙、煙霧、粉塵或化學物質環境有關,但以吸菸者最為嚴重。而除了上述原因外,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2.5)與肺阻塞也有關係。今年美國胸腔期刊連續兩期刊登研究證實,當PM2.5濃度每增加10μg/m3,住院率增加3.1%,死亡率增加2.5%;若平均濃度高於75μg/m3,就會提高肺阻塞患者急性惡化發作比例。

      104年台灣三萬多人罹患中風、心臟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四種疾病死亡的國人當中,有六千多人可以歸咎是PM2.5所造成。其中包括2,240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2,140名中風患者、1,250名肺癌患者以及645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重要的是,PM2.5造成的疾病負擔存在明顯的縣市差距,以上述四種慢性病而言,空汙嚴重的雲林縣有超過五分之一 (22%) 來自這四種疾病的死亡是來自PM2.5;而在花蓮縣則僅有9%的四大慢性病死亡與PM2.5有關。由於全 國人口主要居住在空汙較嚴重的西半部,因此平均而言,全國有一成九的四大慢性病死亡與PM2.5有關。大家都以為PM2.5只會導致COPD或是肺癌,其實中風、心臟病,也跟PM2.5有關。因為PM2.5很小,大概只有髮尖的廿八分之一,它不僅會深入肺部,還會直接穿透血管影響到心臟及腦部,引發全身性的發炎,也影響到腦部血管,進一步引發中風和心臟血管疾病。

        環太平洋國家對空氣汙染的防治不同,例如,冬季時,上海、北京的霾害隨著東北季風吹拂來到台灣;若吹西風,則是韓國、日本等鄰近國家受到影響,甚至遠渡重洋抵達美國西岸。大陸氣象預報會顯示「空汙指數」,若>200就要停班停課。反觀台灣,冬季時有幾天空氣品質幾乎跟上海差不多,但卻仍未制定空汙指數,對於健康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 (PM2.5) 的主要來源分為兩大類分別為戶外及室內。戶外最主要的汙染來源為工廠、汽車、焚燒、焚化爐、霧霾。室內主要的汙染來源為揮發性有機化學溶劑、塵蟎、黴菌、病毒、煙等。

       總之,為避免PM2.5對慢性阻塞性肺病造成惡化及死亡,最好的方式就是戒菸跟遠離粉塵的環境,空氣汙染嚴重時都要戴著口罩,再根據病人疾病嚴重程度加上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單方或複方藥物治療,相信透過這種方式會使慢性阻塞性肺病得到良好控制。同時加強對空氣汙染控制也是防止罹患中風、心臟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四種疾病死亡的最好的控制方法。

 

~郭綜合醫院關心您~

Go Top
門診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