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子宮切除---快速復原助隔天出院
 2024-02-07

郭綜合醫院 婦科主任 李耀泰主治醫師

        傳統上,子宮切除手術的步驟包括:>8小時的禁食、灌腸、疼痛時肌肉注射鴉片類藥物、臥床直至排氣,及漸漸進食,才停止點滴注射,長時間置放導尿管,常規使用抗生素多天,甚至放置鼻胃管和引流管,如此舊規仍被沿襲使用,是醫學進步的絆腳石。改善手術前、手術中和手術後的照顧,能加速病患恢復,減少併發症產生,降低器官失能風險,縮短住院天數。

案例1

45歲育2位子女的婦人,因多年子宮腔和子宮壁肌瘤,月經過多,有輕度貧血,沒有其它共病。患者接受快速復原方法,手術前有口服和注射止痛及止吐藥物,經腹腔鏡輔助切除全子宮,手術過程順利。手術後有立即和定時、定量注射止痛和止吐藥物,盡早喝水和進食。手術後6小時拔除導尿管,並下床走動,當天晚上(術後10小時)有排氣,當晚睡前移除點滴,改口服止痛藥物。第2天,患者正常飲食,走路無礙,予以口服止痛藥物出院。一週後再回診,一切良好。

 

案例2

46歲育3位子女的婦人,因子宮壁有多顆肌瘤,最大約10公分,且有腹痛和頻尿,接受腹式全子宮切除,採用手術快速復原方法照顧。於手術當天晚上排氣,並拔除導尿管,小便正常。隔天,患者一切正常,予以口服止痛藥物出院。一週後覆診,沒有任何不適。

       台灣醫學經四、五十年的累積,尖端技術已突飛猛進,專業文章也如恆河沙數,好的開刀技術確實拯救很多身受病痛折磨的人,唯獨術前、術後的照顧,對患者最為重要,卻常被主治醫生忽視,覺得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交給下屬處理就是,且多採行舊的傳統,要到自己成為病人親身感受,才能恍然大悟術前、術後照顧的重要性。

       手術後快速復原方法包括:手術前先控制好貧血、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共病、說明早進食的好處、不灌腸、縮短麻醉前空腹時間、注射預防性抗生素、加強手術前、中、後定時定量多元化止痛和止吐藥物使用、減少鴉片類止痛藥物、手術時維持麻醉體溫攝氏>36℃、減少手術中與手術後靜脈點滴注射劑量、手術後早進食、早下床、儘快拔除導尿管、避免放置胃管或引流管(有膿瘍者例外)、皮膚傷口局部注射止痛藥等。上述這些都是經實證醫學證明有效可行,屏除不需要甚至有傷害的步驟,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

        根據許多文獻報告,手術後快速復原方法可以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院內感染風險(如尿道炎、呼吸道氣管炎等)、藥物異常反應和褥瘡等,並能減輕醫療開銷,也不會增加副作用和再住院次數,患者滿意度提升,醫療品質大有進步。

結論

       根據報告,手術後快速復原方法的實行率在歐洲有38%、在美國有33%,在亞洲和非洲只有19%和10%,可能因手術後快速復原方法學會發源於歐洲,而在美國、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均有大力推廣和國家級別的相關組織。

        現在的微創和達文西手術,除了傷口小、美觀外,更希能減少術後疼痛、降低併發症和早日出院,與手術後快速復原方法理念不謀而合,還能提升滿意度和減輕開銷。因為國家政策,希望提升國內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手術後快速復原方法十分重要,值得國人重視。

 

表1:傳統與手術快速復原的說明(一)

灌腸(傳統)

目的:(1)手術視野清楚;(2)手術後少腹脹;(3)如腸受傷破裂,降低感染風險。

不灌腸(快速復原)

(1)實證醫學證明灌腸優點並不存在,反而增加患者痛苦和偶有併發症產生;(2)能減少護理工作。

表2:傳統與手術快速復原的說明(二)

排氣後才進食

目的:(1)麻藥容易產生噁心和嘔吐;(2)腸子未排氣,進食容易嘔吐。

缺點:臥床久、血管易栓塞、導尿管久置易產生尿道炎。

早進食

術後不進食,胃、腸、囊仍會每天分泌1500西西體液,早進食可刺激胃腸,促進早排氣,減少血管炎(早拔除點滴)和血管栓塞(早下床)等。

 

~郭綜合醫院關心您~

關閉網站地圖
關閉常用查詢
Go Top
門診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