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總共有 12 筆 / 共 2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

嬰孩燒不退一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惹的禍
hMPV是一種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毒,為單股負鏈RNA病毒。多數人5歲以前有得過,一生中可能多次感染。症狀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小朋友中咳嗽佔68-90%,流鼻水44-77%,發燒52-86%,呼吸困難51-56%等;嚴重的如細支氣管炎、哮吼等。

遠離致命腦膜炎---B型腦膜炎雙球菌感染與預防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之侵襲性感染,估計全球每年病例數達120萬人,台灣每年約有10-20人感染,全年齡層均可能感染,尤其好發於嬰幼兒,以及密集生活型態。

小兒過重不是福---兒童肥胖問題多
我國教育部學童體重資料顯示,2017學年度國小學童肥胖比率為14.6%;國中生肥胖比率為16.9%。報告指出十二歲以前若是肥胖,將來仍然肥胖的機率,男性86%,女性88%;體重正常的兒童,其成人之後發生肥胖的可能性,男性只有18%,女性42%,因此肥胖防治應著重於從兒童時期做起。
小圖.jpg)
郭綜合與成醫合作 讓小糖友不再有甜蜜負擔
林同學在數個月內體重下降約8公斤,有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至診所就醫,飯前血糖值高達261 mg/dl,轉介至成大醫院進行全面評估,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林同學原本在成大醫院住院治療,因床位滿床,成大醫院團隊積極說明及協調,迅速啟動兩院合作機制,將林同學轉診至郭綜合醫院接受治療,避免導致酮酸中毒等潛在併發症。

嬰幼兒大腿的帶狀疱疹,原來和水痘疫苗有關! 爸爸竟被傳染全身長水痘!!
帶狀疱疹大部分發生於中老年人,兒童帶狀疱疹狀並不常見,未滿兩歲更是罕見。民國110年的記者會後,分享了一個1歲11個月左大腿長帶狀疱疹的病例,陸續又來了6個左大腿長帶狀疱疹的嬰幼兒,年紀最小為1歲3個月。

腸病毒重症預防 --- 腸病毒71型疫苗
男童發燒兩天前四肢、肚子和屁股紅疹,發燒前一天口腔潰瘍。發燒當天精神活動力不好住院,隔天肌躍型抽搐,血壓較高且心跳快,懷疑腸病毒導致自主神經機能失調,因此轉入加護病房治療。第四天退燒,臨床症狀改善,第六天出院,其喉嚨拭子及肛門拭子皆培養出腸病毒71型 。
0211性早熟-小兒科.jpg)
吾家有女初長成---由胸部發育談孩童青春期發育與性早熟治療
性早熟的孩童,剛開始身高或許會領先同年齡兒童,但因其骨骼年齡超前,生長板將提早癒合而縮短了成長的黃金時間,如沒妥善介入很容易較一般成人身高來的矮小。此外,第二性徵的過早出現會造成外觀上的改變,這也常會引起同年齡孩子的嘲笑,對孩童心理發展的影響也是令家長憂心的一個原因。
尿.jpg)
危機重重的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小心!膀胱輸尿管迴流(VUR)
泌尿道感染是指從尿道口、輸尿管、腎盂到腎臟之間,任何一部份的細菌感染,在臨床上嬰幼兒很難區分感染的部位,統稱泌尿道感染。臨床症狀會隨年齡有所不同,新生兒以黃疸、發燒、生長遲緩、嘔吐、拉肚子、敗血症來表現,而嬰幼兒以發燒、嘔吐、尿味異常、頻尿、尿失禁、腹痛、生長遲緩來表現。
兒童腸胃炎.jpg)
夏日炎炎 --- 別讓腸胃炎找上您的寶貝!
沙門氏菌感染症為食因性感染的疾病,最常發生於五歲以下幼童,尤其是在7~10月氣候溫暖的季節,主要是食入受到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例如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牛奶製品、家禽肉類等。臨床症狀常以急性腸胃炎表現(腹瀉、發燒、腹痛、血便等),少部分病人會併發菌血症,甚至發生轉移性感染。
維生素D.jpg)
兒童需補充維生素D? 從兒科醫學會對喝母奶寶寶的新建議談起
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喝母奶寶寶、或每日配方奶量不足1000cc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 IU」。許多人疑惑:母奶不是嬰兒最好的天然食物嗎,為什麼還要添加維生素D?
總共有 12 筆 / 共 2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