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總共有 9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9 筆
2圖-側棒式.jpg)
下背痛的核心問題---你的「核心」是不是出問題了?
下背痛是現代人常見的疼痛問題,70-80%成年人有過下背痛經驗,40-80歲之間族群最常見,隨著年紀增加比例逐漸增加。勞動密集型工作者,下背痛是導致請假和勞動生產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女性下背痛患病率通常較高,尤其在更年期後受荷爾蒙變化影響,容易發展為慢性疼痛。

不是媽媽也有媽媽手?認識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媽媽手又稱為狄奎凡氏症。主要病因為拇指的過度使用,使得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的肌腱在其所滑動的支持帶內出現增厚、發炎,引起管道狹窄,當拇指反覆伸直、屈曲時在手腕拇指側出現疼痛、僵硬、無法使力,甚至造成沾黏。

狂歡後不舉---週末夜麻痺症候群
吳先生週末夜晚參加宴會,一夜狂歡喝醉酒後,回家和女友倒頭就睡。隔天起床,發現左側手腕不舉,無法伸直,觀察一整天還是沒有恢復,星期一到復健科就診,診斷為「週末夜麻痺症候群」。

腰痛、膝痛!---原來是臀肌失憶了!
人體久坐時,臀部肌群會被拉長而呈現肌肉鬆軟的狀態,即使起身站直或運動,臀部肌群仍保持鬆軟的情況,失去原本功能,忘記如何正確啟動,就會由鄰近肌肉代償,稱之為「臀肌失憶症」。平時只要久坐超過30 分鐘,臀肌就會處於休眠狀況,長期久坐造成嚴重臀肌失憶。

呷飯皇帝大,電療嘛有效---吞嚥電刺激,治療新利器
吞嚥神經肌肉電刺激儀是一種神經肌肉電刺激,配合病患主動吞嚥,來達到強化並整合吞嚥肌群收縮的速度與正確時機,快速有效改善吞嚥障礙。治療過程中,會將電極貼片貼在喉頸部的肌肉,透過電流刺激使肌肉收縮,同時訓練病患主動吞嚥食物,以生理回饋的方式,慢慢找回控制吞嚥感覺。
海報.jpg)
不讓大隻雞慢啼 ---談遲語兒的語言評估與治療
人類將語言做為溝通的便利工具外,也用語言來學習新的事物,因而語言和孩童的發展密切相關。遲緩孩童經常有溝通、語言或言語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語言問題可能是其他發展問題的根本或是最早被發現的問題,因此語言遲緩不容輕忽。
週末.jpg)
「ㄎㄤˊㄅㄞˋ」後不舉,週末夜麻痺症候群
橈神經最容易受到壓迫的部位,是腋下以及手臂「螺旋溝」的位置。後者位於肱骨後面中間三分之一,橈神經走到此處正好緊貼著肱骨,很容易受到外來的壓迫。所謂「週末夜麻痺症候群」正是橈神經在這兩個位置,受到整夜的壓迫而導致。病人通常在一覺醒來後,發現手腕及手指無法伸直,擔心是中風急忙跑到醫院求診。
來自星星的孩子.jpg)
來自星星的孩子---自閉症孩童的常見症狀及介入方式
自閉症發病於兒童期,多數自閉症孩童在3歲之前,會表現出社會溝通與互動的障礙,且通常會在1~2歲時就出現症狀,由於孩子對口語、肢體動作及面部表情等表達與理解能力不佳,使得孩童在建立人際關係上受到影響,常見就是有小朋友因玩具壞掉在哭,而自閉症孩童卻無法理解其哭泣的原因,進而產生社交互動的障礙。
超音波導引注射.png)
復健科門診的第三隻眼---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
郭綜合醫院復健科以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輔助傳統復健來進行「五十肩合併肩峰下滑液囊炎」的治療。結果顯示患者在治療過程的疼痛指數可以減輕80%以上,因此患者可以大大降低對於口服消炎止痛藥的依賴;而關節活動度及肩膀功能的復原也可以提早約4週達成,因此患者可以提早結束復健的療程。
總共有 9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9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