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總共有 20 筆 / 共 2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

一鏡到底,耳後無痕不再是夢!---耳內視鏡微創手術,擺脫中耳炎反覆發作困擾
「耳內視鏡微創手術」,這是一種利用特製細小內視鏡,從外耳道進入中耳進行操作的技術,避免傳統耳後切開造成的疤痕與疼痛。郭亮寬醫師指出,耳內視鏡具有高解析度、廣角、近距離觀察病灶等優點,讓手術更精準,恢復更快速。

開刀毋免冷吱吱---手術全期病人體溫管理
69歲阿嬤有慢性糖尿病史。右膝退化性關節炎,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前麻醉訪視時,阿嬤說:上次開左腳齁,開刀房有夠冷ㄟ,冷到全身皮皮剉。跟阿嬤解釋跟討論後,採用半身脊髓麻醉,自費使用熱空氣式溫毯。手術過程中,阿嬤表示很溫暖,就像寒流時開暖氣一樣,術後恢復也很順利。

安可兒乳房腫瘤微創手術
35歲女性因摸到乳房腫塊而接受乳房超音波鑒察,追蹤過程中,乳房腫塊增大,在2023年腫塊從原本的一公分長大至兩公分以上,醫生建議需做腫瘤切除。然而病患因擔心傷口疤痕造成外觀影響,選擇安可兒乳房微創手術做腫瘤的切除。

電腦斷層立體定位導航輔助鼻竇內視鏡手術---精準安全再升級
吳先生長期左側鼻塞,合併前額脹痛感、黃鼻涕、咳嗽有黃痰等症狀,內視鏡檢查發現左鼻腔內有一囊腫病灶,幾乎完全阻塞鼻道、合併有黃色分泌物,電腦斷層檢查後該囊腫病灶也造成額竇、篩竇的鼻竇炎,經電腦斷層立體定位導航輔助之內視鏡鼻竇微創動力旋轉刀手術。術後鼻道恢復良好無復發。

脊椎微創手術利器---動態穩定系統
任何人都可能發生下背痛的經驗。下背痛的原因有:骨骼肌肉老化、韌帶損傷、椎間盤退化、椎管狹窄、脊椎滑脫症、薦髂關節及椎小關節退化等。當中椎間盤突出常合併下背痛及下肢症狀,如麻、痛、間歇性跛行與無力等。治療從改變生活習慣、藥物、復健、針灸及訓練核心肌群可得到改善效果。若保守療法無效時,可透過手術治療介入改善症狀。

別讓拇趾扭成麻花捲---拇趾外翻手術新武器 Spear Plate 微創矛型骨板
「拇趾」為足部大拇趾的醫學名稱,「外翻」是拇趾呈現異常的起角並歪向二趾,整體來說是指外觀上大腳趾往第二腳趾的方向偏移超過15度,使大腳趾重疊到第二腳趾,造成第二腳趾異位。通常穿鞋時會感到摩擦不舒服,赤足時發現大腳趾根部的骨頭突出(拇囊炎Bunion),且紅腫發痛。

股骨轉子間骨折微創手術---骨髓內釘固定
股骨轉子間骨折通常以骨折復位內固定治療為主。傳統使用動態髖部螺釘鋼板固定,對於高齡患者骨質疏鬆嚴重,或粉碎的不穩定型骨折,因鋼板固定於骨頭外面,較無法提供固定力,易鬆脫,且金屬疲乏造成鋼板斷裂。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多。因此國際趨勢多採微創治療骨髓內釘固定骨折。

子宮內膜癌手術預後佳---仍有生機
子宮內膜增生除了影響女性生育能力,更可能演變為子宮內膜癌危及健康與生命,此類疾病雖多好發於停經後婦女,但仍有1成患者為40歲以下女性,且近來有逐漸上升趨勢。一般經手術大多有良好預後,但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表示,透過保守性治療也能在治療同時確保生育功能。
蘇炳睿.jpg)
郭綜合醫院與成大醫院合作 擴大微創手術量能、相互轉診
郭綜合醫院與成大醫院建立合作經營後,醫療科部的合作持續擴展,並兼顧病人之利,提供病人最好的醫療照護,像成大醫院外科蘇炳睿醫師,就在考量手術時程安排及住家地域便利等因素,協助病人由成大醫院轉至郭綜合儘早完成手術治療,順利解決病痛。

千斤頂微創重建手術---頂起脊樑不再卑躬屈膝
台灣已邁入老年化社會,民眾對於三高引起的慢性疾病已相當認識;但許多中、老年人卻往往疏忽骨質疏鬆衍生出身體結構退化之嚴重性。尤其停經後婦女因荷爾蒙變化造成骨質快速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症發生比例更高。資料顯示,世界衛生組織視骨質疏鬆症為全世界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因此必須提早預防及治療。
總共有 20 筆 / 共 2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