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總共有 12 筆 / 共 2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

解鎖腎力密碼,迎向腎利人生---慢性腎臟病照護新趨勢
醫生,我的腎功能指數這麽糟糕,會不會洗腎並有沒有辦法治療?這個場景常常出現在腎臟科門診。其實末期腎臟病與其他慢性病一樣,只要在前期時早期診斷與治療就能翻轉嚴重度,而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就扮演重要角色。

逆轉『腎』--- 急性腎損傷的治療關鍵
81歲男性身體良好很少就醫。突然高燒不退至急診就醫,檢查發現嚴重泌尿道感染併腎損傷。病人平日偶有頻尿、解尿不順。腎超檢查雙側中度腎積水伴輸尿管積水、攝護腺肥大。緊急置入導尿管緩解腎積水及抗生素治療泌尿道感染;三天後病人不再發燒,腎功能恢復正常。對於急性腎損傷找出造成的原因,只要妥善治療,腎功能是能夠改善。

揪出腎病有方法---愛腎護腎免煩惱
110年國人死亡統計,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在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九,而透析病患的盛行率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美國腎臟資料系統2019年時,世界排名各為第一及第二名。因腎臟病而死亡或透析的病人其實只佔所有慢性腎臟病病人的一小部分,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達11.9%,而且只有3.5%的人知道自己有慢性腎臟病。

啟動腎力方程式---慢性腎臟病多面向早期防護
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平均壽命從2010年79.1歲增至2020年81.3歲,顯示國人越來越長壽。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身體漸漸衰老,器官則漸漸退化,腎臟是其中之一。當腎臟功能走到末期就會進入洗腎階段。

郭綜合洗腎室與成大醫院深度合作---為洗腎病友爭取腎利
郭綜合醫院洗腎室與成大醫院深度合作,提供病友迅速便捷的就醫流程與溫馨友善的洗腎環境,如遇有複雜或困難的疾病,可再透過兩院合作機制轉診回成大醫院治療,是病友優質的就醫選擇。

逆轉腎---急性腎損傷後回春的關鍵
腎臟病在台灣發生率是名列前茅,事實上校正人口老化的數字,國人的發生率已經平穩,目前大約每百萬人有315人,但之中涵蓋了急性腎損傷之後進入透析的病人,這些人可能是尿毒素增加,尿量減低,和電解質酸鹼值障礙進入透析治療,約占在加護病房中約有4.9%。臨床發現有5~15%開始接受洗腎的病人,出院後還是有機會改善到不必洗腎的狀態。
多囊腎.jpg)
多囊腎,有藥醫
台灣有洗腎王國之稱,洗腎人口逾8萬人之多1,密度堪稱是世界最高,而《美國腎臟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指出如父母如有洗腎,子女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2.15倍,遺傳性腎臟病如遺傳性腎絲球炎、亞伯氏症候群及遺傳性多囊腎等都有可能引發末期腎功能衰竭。
dm sglt2i 記者會.jpg)
一一兼二顧---降血糖體重又保護心腎功能,談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新藥
糖尿病有許多慢性併發症,包括小血管病變及大血管病變,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之併發症(美國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研究試驗),小血管病變 : 眼睛病變降低76%、腎臟病變降低50%、神經病變降低60%,大血管病變 : 心臟血管疾病降低35%。若生活習慣改善,飲食控制適度運動仍無法改善血糖,就需考慮使用降血糖藥物治療。
姜林文祺醫師.jpg)
腰痛又發燒,竟發現有三顆腎 ! 淺談雙套集尿系統
腰痛又發燒是泌尿道感染病人常見症狀,但若發現有雙套集尿系統,就必須完整評估患側泌尿道路徑。當病人被告知有雙套腎、輸尿管產生分歧或多一套時,心理難免會產生許多疑惑(例如:對身體是有利還是有害、腎功能會不會受影響、需不需要開刀)
BMI.jpg)
避免消瘦落肉---洗腎患者靜脈營養的好處
慢性腎臟病的重要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貧血、鈣磷不平衡、腎性骨病變、神經病變等,營養不良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併發症。透析患者常出現瘦弱體型、營養不良,根據不同的研究方法,約有40∼70%慢性腎臟病患者有營養不良的情形。
總共有 12 筆 / 共 2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