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總共有 5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5 筆

慢性腎臟病新福音---健保補助護腎新藥
台灣被稱為「洗腎王國」,每年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想要避免洗腎,就要從慢性腎臟病照顧做起。目前統計台灣有將近270萬人患有慢性腎臟病,但卻有超過8成未接受治療,近6成患者發現時已是第三期,恐面臨15年內進入透析(洗腎)的危機。

解鎖腎力密碼,迎向腎利人生---慢性腎臟病照護新趨勢
醫生,我的腎功能指數這麽糟糕,會不會洗腎並有沒有辦法治療?這個場景常常出現在腎臟科門診。其實末期腎臟病與其他慢性病一樣,只要在前期時早期診斷與治療就能翻轉嚴重度,而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就扮演重要角色。

啟動腎力方程式---慢性腎臟病多面向早期防護
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平均壽命從2010年79.1歲增至2020年81.3歲,顯示國人越來越長壽。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身體漸漸衰老,器官則漸漸退化,腎臟是其中之一。當腎臟功能走到末期就會進入洗腎階段。

逆轉腎---急性腎損傷後回春的關鍵
腎臟病在台灣發生率是名列前茅,事實上校正人口老化的數字,國人的發生率已經平穩,目前大約每百萬人有315人,但之中涵蓋了急性腎損傷之後進入透析的病人,這些人可能是尿毒素增加,尿量減低,和電解質酸鹼值障礙進入透析治療,約占在加護病房中約有4.9%。臨床發現有5~15%開始接受洗腎的病人,出院後還是有機會改善到不必洗腎的狀態。
蛋白尿.png)
小便有泡泡 --- 小心是腎臟病的警訊
小便有泡泡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是解尿較用力、尿液流速較快、流量較大造成,這一類的泡泡通常在幾分鐘內會消失。如果泡泡很多且黏稠密集,過了十幾分鐘依然存在,就要注意是否有相關問題或疾病。小便有泡泡的原因要特別注意的是腎臟相關疾病引起的尿蛋白增加,亦即所謂的蛋白尿,可能是腎臟病的早期變化與症狀。
總共有 5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5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