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總共有 8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8 筆

不夠鎂會傷心---補鎂降心血管疾病
鎂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礦物質,能幫助能量產生、肌肉神經的傳導、調整血壓、調控血糖、蛋白和核酸合成等,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如人體缺發鎂,恐影響肌肉神經、腦部、心血管等,甚至破壞體內無機鹽平衡系統。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也提醒民眾重視鎂的補充。

巧克力含多酚葉黃酮---有益心血管
報告指出巧克力能減輕體重、強化免疫力和抗發炎作用,且能抑制腸中有害細菌(如類桿菌、梭菌和葡萄球菌),增加益生菌(如乳酸菌、雙歧桿菌),促進腦血管流量,使氧氣和葡糖糖能充足予神經細胞,降低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和癌症風險,以及對記憶力、神經細胞的生長和聯絡功能、增加血清素,對改善憂鬱有幫助。

避免尿酸過高---減少心血管疾病
血液中如尿酸過高就容易產生結晶,如沉澱在關節和組織中就導致痛風。尿酸乃嘌呤的終產物,常在海鮮、肉類、含果糖果汁等食物中,痛風好發於停經後婦女、台灣人以及子癲前症、多囊性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急性腫瘤溶解症後群、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之患者。
影像學輔助心導管介入術-徐漢仲醫師0903修.jpg)
影像學輔助心導管介入術---血管內超音波在冠狀動脈疾病應用
血管內超音波輔以心導管介入術,可以克服許多血管攝影術的陷阱,可使治療醫師選擇事前策略,事後補強,進而降低併發症(如血栓與支架再狹窄),實證醫學上也確實有效降低重大血管事件與再狹窄風險,近年來隨著藥物進步,影像輔助的介入能使冠狀動脈再介入機率,預後也更佳。
上消化道.jpg)
血管也找碴---談罕見腸阻塞(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來自血管的第一個碴為血管阻塞,造成器官缺血,如缺血性中風,或心肌梗塞;另外一個碴是血管出血,如外傷,或腸胃道潰瘍出血。第三個碴則是壓迫症候群,血管壓迫腸道,造成腸阻塞,最有名的是「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血管.jpg)
維持血管「軟Q」的食物
正常血管內皮是光滑平順的,但會因年紀增長及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影響,血管內皮的脂質堆積,日積月累形成脂肪痕,造成血管內皮增生及肥厚,進而造成血管纖維化、鈣化,一段時間後就形成血栓,尤其是動脈血管,最後造成心肌梗塞,中風、末梢循環不良等臨床症狀。
血管阻塞.jpg)
心臟血管支架 : 傳統支架 VS 塗藥支架
心臟血管支架(冠狀動脈支架)目前有傳統的裸金屬支架與在傳統支架外塗上特殊藥劑的塗藥支架,兩者差別在於塗藥支架上的特殊藥物可以有效減少傳統支架放置後再發生狹窄的問題,將傳統支架的再狹窄問題從原本的20%降至3~8%,有效減少病人需要再次接受心導管處理支架再狹窄問題的風險。
記者會-梁.jpg)
你的血管今年幾歲? 血管彈性是健康的指示燈
近幾年國人十大死因,除了癌症穩居第一位外,榜內五項都和血管健康有重要的關聯,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和所謂代謝症候群也有部份交集。血管最內層稱「內皮細胞」,內皮細胞變得不健康,易粘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引發發炎反應,血管彈性變差、出現粥狀硬化,乃至阻塞。
總共有 8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8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