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總共有 9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9 筆
手臂圓滾滾不是胖---乳癌相關淋巴水腫
61歲女性,10年前因左乳第三期乳癌(已淋巴結轉移),施行全乳切除及腋下淋巴廓清術,術後兩年追蹤,告知左臂衣服緊繃,量測前臂圍,發現左臂比右臂多四公分,達到淋巴水腫的診斷標準。但病人無其他症狀,給予明確的衛教及叮囑後,並未發生困擾。
教研部    2024-03-20
安可兒乳房腫瘤微創手術
35歲女性因摸到乳房腫塊而接受乳房超音波鑒察,追蹤過程中,乳房腫塊增大,在2023年腫塊從原本的一公分長大至兩公分以上,醫生建議需做腫瘤切除。然而病患因擔心傷口疤痕造成外觀影響,選擇安可兒乳房微創手術做腫瘤的切除。
教研部    2023-12-20
賀爾蒙陽性乳癌標靶治療---CDK 4/6 抑制劑
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逐年增加,乳癌是目前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對台灣女性的健康影響甚大。案例為停經前女性,手術多年後發現乳癌轉移,荷爾蒙受體陽性且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陰性手術停經後,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合併CDK 4/6抑制劑,淋巴結轉移與至胸廓轉移腫瘤縮小,疾病獲得良好控制。
教研部    2022-10-28
乳癌再次相遇---乳癌多專科整合團隊
國健署及衛福部資料,乳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第一名,死亡率為癌症第四名。近20年來,乳癌診斷和治療不斷的進步,大幅降低乳癌復發率和增加存活率。目前國人乳癌五年存活率88%,早期乳癌90%以上,但有些病友不幸復發,大部分乳癌復發在手術後的兩年內,十年以上還是有少數病人復發。
教研部    2022-03-16
乳癌非女性專屬
男生、女生在主要器官的結構上相同,相異處在於生殖器官,女性生殖器官的卵巢產生動情素及黃體素,可以促進乳房的成長;而男性生殖器官的睾丸產生睪固酮,讓乳管萎縮、乳葉消失。刻板印象中,男人不認為自己有乳房,就只有胸大肌。更從來沒有被教育要關心自己的乳房,慎防乳癌的發生。
教研部    2021-08-18
低分次全乳照射讓乳癌治療更輕鬆---早期乳癌放射線治療新進展
乳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台灣近幾年乳癌已超越子宮頸癌,成為女性好發癌症的首位,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2018年共有14217位女性得到乳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2.24%,其中早期乳癌(0-2期)佔了80.5%。
教研部    2021-08-04
摸不到的鈣化點怎辦?乳房攝影細針定位切片術
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國際上最具醫學實證,可以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是。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尤其可提早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乳房X光攝影主要可提早偵測所謂的乳房鈣化點。乳房鈣化點意指鈣化物以鈣鹽形式存在於乳房組織內,而在接受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時而被發現。
教研部    2019-11-12
轉移性標靶治療---抗體藥物複合體
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逐年增加,是目前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乳癌分為原位癌與侵襲性癌。正常的乳腺組織,因為先天因素與後天環境,而發生惡性變化,形成癌症,從原位癌進展成侵襲性癌症,進一步侵犯皮膚,胸腔,轉移到附近淋巴結,最後可能轉移到其他器官,包括肺臟,肝臟,骨骼,腦部等。
教研部    2019-10-08
乳癌標靶治療
台灣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每年新增一萬人,逐年成長6%。乳癌分三型 : 荷爾蒙受體(HR)陽性佔乳癌65%、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受體(HER2)陽性佔20%、三陰性佔15%。根據研究顯⽰,三陰性乳癌及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受體(HER2)陽性乳癌非常惡性,容易復發、遠處器官轉移、存活期短。
教研部    2017-03-01
總共有 9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9 筆
Go Top
門診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