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總共有 6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6 筆
不一樣的腦退化---路易氏體失智症和帕金森失智症
路易氏體失智症和帕金森失智症,兩者在病理上,源頭相同只是症狀展現順序不同:路易氏體失智症為大腦先受損,因此認知功能退化較早;帕金森失智症為腦幹先受損,出現動作障礙較早,起點不同,但最終的結果則是類似。
教研部    2024-01-03
用氣味喚回記憶,用營養療癒大腦---延緩失智
平均壽命延長,80歲以上的長者,5人中就ㄧ位失智者,想擁有健康又長壽的晚年生活,延緩大腦的退化成為重要的健康議題。隨著歲月的累積,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因過量的β-類澱粉蛋白沉澱,使腦神經細胞纖維化,除此,大腦的血管數量也逐漸減少,造成大腦供氧及供能短缺,使大腦細胞漸漸邁向瀰漫性萎縮的狀態。
教研部    2022-11-16
失智不再煩惱---失智長者的福音
失智症的類型包括阿茲海默氏症、血管性失智症、帕金森失智症以及其他次發型的失智症。以阿茲海默氏症為最多,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其他次發型的失智症包括良性腦瘤、常壓性水腦症、維生素B12缺乏、甲狀腺功能過低或憂鬱症等。
教研部    2019-08-13
給你長長久久的照顧 --- 「長照2.0」之失智症照護
由於失智人口劇增,為促進失智者照護服務可近性,減輕失智者家庭照顧負擔,衛福部在「長照十年計畫2.0」中將50歲以上失智者納入服務。2017年政府在全台灣每個縣市,試辦以社區為基礎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陪伴失智照顧者在照顧失智患者不同階段的照顧需求。
教研部    2018-08-01
搶救失智大作戰---阿茲海默症之治療建議
阿茲海默症是老年人失智症最常見的病因(圖一),初期症狀是以短期記憶力受損為主。隨著疾病的進展,還包含其他漸進性且不可逆的認知功能障礙,例如記憶力退化、語言功能退化、操作能力變差、判斷力喪失、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缺失等。行為的改變,例如淡漠、煩躁不安、精神症狀、社交能力受損等也都是臨床常見的表徵。
教研部    2016-09-07
照顧者的身心負擔---探討失智病患的行為及精神問題
失智症不是一種老化現象,而是一種腦部疾病,其症狀不只是記憶力減退,認知能力受到影響。同時還可能出現憂鬱、妄想、精神病、攻擊行為、睡眠失調或漫遊等種種異常行為,這些足以影響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推估,目前全台失智症患者約24.4萬人。
教研部    2016-05-10
總共有 6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6 筆
Go Top
門診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