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總共有 11 筆 / 共 2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
口服腸泌素---「糖胖症」控糖減重新希望
同時患有糖尿病及肥胖症病友,統稱「糖胖症」。糖尿病人當中,有高達80%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糖胖症病友相較一般體重的糖尿病友,更容易發生認知功能障礙、憂鬱症狀、身體功能不良。
教研部    2024-09-18
戒菸---菸草依賴之治療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合作研究,公布臺灣人健康危害因子排行榜,前五名分別是高血糖、抽菸、高血壓、細懸浮微粒 (PM2.5)、及飲食相關危險因子。 研究顯示戒菸對預防或延緩死亡,較降低膽固醇或降低血壓來的更為有效。
教研部    2024-01-31
遠離「皮蛇」纏身---新型帶狀疱疹疫苗
帶狀疱疹是沿著神經皮節分布的單側性、疼痛性、水泡性皮疹,症狀為神經性的刺痛、癢、燒灼感,1-2日過後才會長出皮疹,接著結痂,整個病程到病灶改善約莫需2-4周。根據美國疾管署統計,10-18%有帶狀疱疹的人在皮疹退掉後仍持續疼痛,達1個月或3個月以上,即所謂的「疱疹後神經痛」。
教研部    2023-05-24
日頭赤炎炎---慎防熱傷害
近幾年因溫室效應、地球暖化,因熱傷害死亡的案例也明顯增加。正常熱的產生包含代謝熱源與環境熱源,散熱的方式則是藉由對流、傳導、輻射、與蒸發。當環境溫度超過皮膚溫度時 (約34-36°C) 就無法藉由傳導、對流,輻射來散熱。此時熱傷害就有可能發生。
教研部    2022-08-31
健康吃素食就從今天開始---給素食者的飲食建議
許多素食者認為吃素應該比較健康,不用擔心血糖與血脂肪的問題。然而,有些素食者為了增加飽足感,常攝取較多的精緻澱粉類及水果,而造成血糖上升、三酸甘油脂上升、高密度膽固醇下降。因此,建議素食者以全榖雜糧取代精緻澱粉類,並且要適量的攝取水果(每天不超過兩個拳頭大小)。
教研部    2022-04-06
吃老肉鬆---肌少症的診斷與治療
肌少症在老人族群較常見,在美國及部份歐洲地區的研究顯示,肌少症盛行率在60到70歲的長者約為5%-13%,80歲以上則約為11%-50%。台灣的研究則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3.9%-7.3%。
教研部    2021-05-19
預防骨質疏鬆、跌倒及骨折,從日常生活做起
根據骨質疏鬆症學會統計,台灣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約30%。約三分之一女性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骨折;男性則為五分之一。發生一次骨折後,約50%會再發生第二次骨折,造成醫療照護上的負擔與生活的不便。骨質疏鬆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是發生骨折後才被發現。
教研部    2020-02-05
紫色尿袋症候群
紫色尿袋症候群指的是集尿系統(包含導尿管與集尿袋)出現紫色變色的情形。由於臨床上較為罕見且普遍認知不足,常造成照顧者及醫療人員的壓力與緊張。紫色尿袋症候群出現於任何年齡層,以老年人居多,常發生在長期照護機構、居家照護等患者,常與行動不便、臥床、慢性便秘及長期使用導尿管有關聯。
教研部    2019-03-26
一一兼二顧---降血糖體重又保護心腎功能,談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新藥
糖尿病有許多慢性併發症,包括小血管病變及大血管病變,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之併發症(美國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研究試驗),小血管病變 : 眼睛病變降低76%、腎臟病變降低50%、神經病變降低60%,大血管病變 : 心臟血管疾病降低35%。若生活習慣改善,飲食控制適度運動仍無法改善血糖,就需考慮使用降血糖藥物治療。
教研部    2018-11-13
成人也需要預防接種
夏天到了,許多人利用暑假出國旅遊。除了行程安排及行李準備之外,其實預防接種也相當重要。提到預防接種,多數民眾都會想到嬰幼兒接種的一系列疫苗。然而,成人也是需要預防接種的。
教研部    2018-06-06
總共有 11 筆 / 共 2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
Go Top
門診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