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總共有 41 筆 / 共 5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

慢性腎臟病新福音---健保補助護腎新藥
台灣被稱為「洗腎王國」,每年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想要避免洗腎,就要從慢性腎臟病照顧做起。目前統計台灣有將近270萬人患有慢性腎臟病,但卻有超過8成未接受治療,近6成患者發現時已是第三期,恐面臨15年內進入透析(洗腎)的危機。

解鎖腎力密碼,迎向腎利人生---慢性腎臟病照護新趨勢
醫生,我的腎功能指數這麽糟糕,會不會洗腎並有沒有辦法治療?這個場景常常出現在腎臟科門診。其實末期腎臟病與其他慢性病一樣,只要在前期時早期診斷與治療就能翻轉嚴重度,而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就扮演重要角色。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促進困難及慢性傷口癒合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最熟悉是用來施打治療膝關節炎。PRP中含有多種生長因子具有趨化作用,可以刺激纖維母細胞,內皮細胞和前驅細胞增殖,有促進傷口癒合、降低發炎反應及緩解組織纖維化。在整形外科疾病中,如嚴重燒燙傷,靜脈潰瘍等,也可以給予複合式治療。

長期咳嗽,還有濃痰,我到底是怎麼了? 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 「支氣管擴張症」
有些患者,長期遭受咳嗽濃痰的困擾,卻發現一般的治療怎麼也看不好,像這樣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需要專業的胸腔科醫師幫忙,做正確鑑別診斷,加以適當的治療,今天介紹的主題是”支氣管擴張症”,是一般國人不太熟悉的。

飲食失調是慢性病也是身心症
飽足感讓大腦分泌血清素及腦內啡,帶來的舒適和安慰。將負面情緒投射在飲食行為上獲得愉悅感,當吃了美味的食物,大腦會釋放出多巴胺等化學物質,一旦大腦的獎酬系統過度刺激,敏感度會降低,對食物的愉悅反應就會減弱,需要吃更多食物,才能滿足。吃得越多體重越重,造成惡性循環。

不是媽媽也有媽媽手?認識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媽媽手又稱為狄奎凡氏症。主要病因為拇指的過度使用,使得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的肌腱在其所滑動的支持帶內出現增厚、發炎,引起管道狹窄,當拇指反覆伸直、屈曲時在手腕拇指側出現疼痛、僵硬、無法使力,甚至造成沾黏。

自體免疫造成的反覆性流產---抗磷脂質抗體作祟
抗磷脂症候群是因自體免疫形成的抗磷脂抗體對身體所造成的病徵,具有血栓及妊娠併發症風險,影響的部位包括腦、肺、心、腿部都有可能,當血栓形成時可在皮膚發現明顯網狀青斑表徵,四肢末梢血管有血栓產生,甚至可能造成缺血性壞死。

火逼性紅斑
20歲男性大學生,因課業需求常使用筆電修改簡報或撰寫報告,近來發現大腿前側出現無症狀網狀紅斑,大腿後方則無異常。診斷是火逼性紅斑(Erythema ab igne)是局部皮膚長期暴露於熱源下,產生的皮膚發炎及色素沈澱疾病。

蹲跪作業相關膝蓋損傷---職業性半月軟骨破損
病患左膝蓋疼痛一年多,病患從事汽車保養維修作業超過20年,無外傷病史。診斷為左側半月軟骨破損,轉診至職醫科評估是否為職業引起之疾病。病患每天負責汽車修護,平日需常以蹲坐姿勢作業,每日蹲坐時間為2~3小時,其間須頻繁起立蹲下,甚至需整日蹲坐,經現場調查,認定左側半月軟骨破損應為職業相關疾病。

逆轉『腎』--- 急性腎損傷的治療關鍵
81歲男性身體良好很少就醫。突然高燒不退至急診就醫,檢查發現嚴重泌尿道感染併腎損傷。病人平日偶有頻尿、解尿不順。腎超檢查雙側中度腎積水伴輸尿管積水、攝護腺肥大。緊急置入導尿管緩解腎積水及抗生素治療泌尿道感染;三天後病人不再發燒,腎功能恢復正常。對於急性腎損傷找出造成的原因,只要妥善治療,腎功能是能夠改善。
總共有 41 筆 / 共 5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