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總共有 12 筆 / 共 2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
攝護腺肥大微創再進化---蒸的剛剛好!
攝護腺肥大常見症狀有解尿流速慢、尿完滴在褲子上、肚子用力才尿得出來、尿流斷斷續續、開始時尿不出來、尿後有殘尿感等。這些症狀剛開始出現時不易察覺,隨著時間過去症狀逐漸惡化影響生活,病人才會就醫。攝護腺肥大造成攝護腺尿道壓迫及膀胱頸阻塞而引起排尿阻力增加。
教研部    2024-10-02
夫妻一起來,好孕一定來 --- 男性不孕症
李先生與太太結婚七年,一直沒有小孩。太太檢查沒有特別的問題,先生精液分析,發現精蟲品質不佳,轉介至泌尿科。發現左側陰囊下垂,皮膚表面看到如蟲蟲般的鼓出物,摸起來軟軟,有點輕微的壓痛。陰囊超音波檢查,發現精索裡有許多鼓脹的靜脈血管,確認為精索靜脈曲張,建議做顯微精索靜脈曲張結紮手術。
教研部    2023-06-28
器官未老先衰?!搶救要趁早--- 藥物加震波,及時挽救海綿體
梁景堯醫師在2021年郭綜合醫院完成人體研究,發現以藥物治療血管性勃起障礙的患者,若加上 LiESWT 低能量震波治療,效果更好。參加研究的人大多是中老年男性,年齡中位數為53歲,結果年輕族群 (53歲以下)治療效果顯著優於老年族群,效果也會比較持久。
教研部    2022-07-20
HPV疫苗預防男女生殖道尖狀濕疣及癌症
HPV為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球型雙股DNA病毒,目前已知100多種型別。經由性行為傳播,可能引發男性或女性性器官的疾病。不論男女,人的一生感染HPV機率高達80%,即使單一性伴侶也有近60%,一生中累計3-6位性伴侶感染HPV的風險高達90%。
教研部    2021-12-01
“石”在要命—談尿路結石的治療
尿路結石是泌尿科門診很常見的疾病,台灣研究數據顯示,男性的發生率約9.01%,女性約5.79%,整體約7.38%,好發40-70歲族群。更可怕的是,結石不但發生率很高,復發率也很高。研究指出,結石治療乾淨後,一年內再復發需要治療的機率約5%,五年內再復發率女性為30%,男性更高達40%!
教研部    2020-03-24
顧好下半身---幸福下半生 為你的骨盆健康打好基礎
骨盆位於下半身,守護著泌尿與生殖系統的器官群,扮演重要樞紐,承載著整個上半身。俗話說:「樹頭若顧乎穩,嘸驚樹尾做風颱。」骨盆內的器官如果出狀況,生活品質是會大打折扣的。然而下半身的症狀容易被忽視,很多人以為忍一忍就會過去,或者休息就會改善,不像腦部、心臟、肝膽腸胃等器官需要立即就醫。
教研部    2019-07-23
熟男的煩惱,解尿真辛苦---談攝護腺肥大
熟男們步入中年之後,開始會產生解尿困難、頻尿、急尿、解尿滴滴答答解不乾淨、晚上睡覺要起來上好幾次廁所等等的情況,統稱為”下泌尿道症狀”。下尿路問題成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攝護腺肥大”造成的尿路阻塞。
教研部    2018-11-27
勃起障礙新療法---低能量震波
低能量震波治療(LIESWT)治療血管性勃起障礙和慢性無菌性攝護腺炎都有很好療效,而且具有非侵入性與門診治療方便性,也可視病況重覆治療,很少有嚴重併發症,是病人的新福音。
教研部    2018-04-10
夜半的遺憾 --- 當心小弟弟骨折
陰莖骨折(白膜破裂)的病人需要「緊急手術治療」,修補白膜上的破洞以及清除鬱積在陰莖筋膜下的血腫。陰莖骨折病人未來或多或少將出現後遺症,常見後遺症包含勃起困難(陽痿)、陰莖皮膚壞死、陰莖彎曲、陰莖硬塊、勃起疼痛、性交疼痛、小便困難等。越晚進行手術,手術困難度越高,產生後遺症的機會也會升高。
教研部    2017-10-18
你的血管今年幾歲? 血管彈性是健康的指示燈
近幾年國人十大死因,除了癌症穩居第一位外,榜內五項都和血管健康有重要的關聯,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和所謂代謝症候群也有部份交集。血管最內層稱「內皮細胞」,內皮細胞變得不健康,易粘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引發發炎反應,血管彈性變差、出現粥狀硬化,乃至阻塞。
教研部    2017-05-09
總共有 12 筆 / 共 2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10 筆
Go Top
門診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