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總共有 8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8 筆

台灣子宮內膜癌患者十年暴增四成!台灣婦癌醫學會接軌國際指引建議:晚期復發患者治療可使用免疫療法
每年六月是「子宮體癌意識月」,提醒大眾關注女性常見但常被忽略的婦癌議題。子宮內膜癌是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台灣每年約有3,500名女性確診子宮體惡性腫瘤,其中超過九成為子宮內膜癌,平均診斷年齡中位數為56歲,好發於停經後婦女,且近年發生率持續上升。

自體免疫造成的反覆性流產---抗磷脂質抗體作祟
抗磷脂症候群是因自體免疫形成的抗磷脂抗體對身體所造成的病徵,具有血栓及妊娠併發症風險,影響的部位包括腦、肺、心、腿部都有可能,當血栓形成時可在皮膚發現明顯網狀青斑表徵,四肢末梢血管有血栓產生,甚至可能造成缺血性壞死。

曬太陽增維他命D---提升免疫力
疫情期間,多走向大自然曬太陽增加維他命D,可提升免疫力,有助於抗疫並預防疾病。台灣陽光終年普照,曬太陽可製造維他命D,人體接受太陽照射後,經皮膚、肝臟、腎臟和副甲狀腺作用後,便成有活性維他命D3,對全身器官和組織均有正面反應,能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強度,預防骨折和跌倒。

老年皮膚最常見的自體免疫水泡病---類天皰瘡
類天皰瘡是自體免疫疾病,起因於體內產生抗體,攻擊表皮層與真皮層交接處,用來固定表皮細胞於真皮層上的某些結構蛋白,產生發炎反應,導致表皮層與真皮層分離,形成皮膚水泡。自體免疫抗體絕大多數是自發性,少數可能由藥物、慢性皮膚發炎性疾病、紫外光或放射線治療等引起。

幫助兒童養成不偏食的習慣---打造健全的免疫力
想要打造孩童健全的免疫力,抵禦外來的細菌及病毒,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來談談如何克服孩童拒食、偏食及挑食的飲食行為,以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最終才得以打造出健康的體魄。為了想盡辦法讓小朋友將食物吃下肚,會在廚藝上下功夫,不過最好的方法,是讓小朋友多方嘗試各類食物,以達到均衡飲食的好習慣。

糞便潛血免疫法檢查的臨床意義
大腸癌為國人發生率名列前茅的癌症,但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其存活率高達90%以上。因此國健署補助50-74歲國人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免疫法檢查,藉以進行大腸癌預防性篩檢,維護國人健康。
圖二:三陰女性乳癌晚期:整體存活期0707修.jpg)
癌症免疫治療
癌症38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衛福部公布民國108年全國死因調查,總死亡17萬5,424人,當中5萬232人因癌症死亡,占28.6%。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一名肺癌死亡9,701人,第四名女性乳癌2,633人。癌症免疫治療是活化病患本身的免疫系統去對抗癌症。現今癌症免疫治療可分為:疫苗、免疫細胞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帶狀皰疹.jpg)
另類保護力---帶狀疱疹疫苗
帶狀疱疹通常發作於身體單側,沿神經節分布出現紅疹水疱,也會引起神經發炎疼痛。好發部位在胸部,其次腰部、頸部、頭顏面三叉神經…等。60歲以上成人的發病風險較年輕者高8-10倍。免疫力機能較差者(如:愛滋病、癌症、骨髓或器官移植等)、心理精神壓力大或嚴重外傷等併發免疫異常也是發病的因素。
總共有 8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8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