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總共有 7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7 筆

次世代基因檢測---癌症精準醫療
次世代基因檢測的發展,未來潛力無窮,除了癌症精準用藥,提高癌友存活期、生活品質,目前正發展成為診斷原發位置及精準監控癌症復發工具。有乳癌、卵巢癌、肺癌、大腸直腸癌家族病史的病友及家屬,也可檢測遺傳性癌症基因,評估相關癌症風險。

賀爾蒙陽性乳癌標靶治療---CDK 4/6 抑制劑
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逐年增加,乳癌是目前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對台灣女性的健康影響甚大。案例為停經前女性,手術多年後發現乳癌轉移,荷爾蒙受體陽性且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陰性手術停經後,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合併CDK 4/6抑制劑,淋巴結轉移與至胸廓轉移腫瘤縮小,疾病獲得良好控制。

乳癌再次相遇---乳癌多專科整合團隊
國健署及衛福部資料,乳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第一名,死亡率為癌症第四名。近20年來,乳癌診斷和治療不斷的進步,大幅降低乳癌復發率和增加存活率。目前國人乳癌五年存活率88%,早期乳癌90%以上,但有些病友不幸復發,大部分乳癌復發在手術後的兩年內,十年以上還是有少數病人復發。
圖二:三陰女性乳癌晚期:整體存活期0707修.jpg)
癌症免疫治療
癌症38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衛福部公布民國108年全國死因調查,總死亡17萬5,424人,當中5萬232人因癌症死亡,占28.6%。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一名肺癌死亡9,701人,第四名女性乳癌2,633人。癌症免疫治療是活化病患本身的免疫系統去對抗癌症。現今癌症免疫治療可分為:疫苗、免疫細胞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乳房.png)
轉移性標靶治療---抗體藥物複合體
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逐年增加,是目前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乳癌分為原位癌與侵襲性癌。正常的乳腺組織,因為先天因素與後天環境,而發生惡性變化,形成癌症,從原位癌進展成侵襲性癌症,進一步侵犯皮膚,胸腔,轉移到附近淋巴結,最後可能轉移到其他器官,包括肺臟,肝臟,骨骼,腦部等。
缺鐵性貧血.jpg)
缺鐵性貧血是大腸癌的前兆
鐵在身體內維持很好的平衡,每天從食物中攝取10-20毫克的鐵,只有約十分之一能吸收,每天從腸胃道吸收1-2毫克的鐵,同時腸道上皮脫落,也會排出1-2毫克的鐵,體內鐵含量約2000-4000毫克,沒有其他的代謝機制。體內的鐵約四分之三用於造血,與少量維持身體功能酵素,剩下約四分之一以鐵蛋白的形式儲存起來。
小結節.jpg)
乳癌標靶治療
台灣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每年新增一萬人,逐年成長6%。乳癌分三型 : 荷爾蒙受體(HR)陽性佔乳癌65%、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受體(HER2)陽性佔20%、三陰性佔15%。根據研究顯⽰,三陰性乳癌及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受體(HER2)陽性乳癌非常惡性,容易復發、遠處器官轉移、存活期短。
總共有 7 筆 / 共 1 頁,目前是第 1 筆 ~ 第 7 筆